对中国人来说,一个年过得好不好,“吃”尤为关键。味蕾深处是乡愁,“吃”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对思乡的慰藉。 下面,让我们通过这些与“吃”有关的故事,一品浓浓年味。 蒙自独家村的团圆年味 过年,一个和家永远紧紧相依的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回家的第一顿饭最是家的味道。 “已经2年多没有回家了,今年家里8口人能一起吃团圆饭,感觉很幸福!”来自蒙自市芷村镇独家村的黄雪莎一家沉浸在团聚的欢喜中。黄雪莎今年32岁,在外打拼多年的她,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在除夕夜前一天从湖北赶回老家,和家人团聚。黄雪莎的家人认真备菜全家8口人,聚在一起为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忙得不亦乐乎。经过精心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摆上了餐桌,生蚝、清蒸鱼、小炒牛肉......围坐餐桌旁,黄雪莎的孩子很是活跃,不时逗得家人一阵大笑,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让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增添了一抹温馨色彩。让这一大家子开心的不只是全家到齐的团圆,如今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小时候吃团圆饭是在一间土房里,一年来就盼着能吃上香喷喷的肉。”黄雪莎说,以前吃团圆饭的饭桌是由两张小木桌拼成的,挤在小土房里。有时候遇到冷天,吃饭都会冷得全身发抖。近几年来,黄雪莎家里通过种植枇杷,去年收入近10万,以前的小土房如今变成了多平的大房子。团圆饭也不再用柴禾做了,用的是煤气灶,还用上了电磁炉、煎饼锅,吃上了很多小时候没有吃过的东西。黄雪莎和儿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吃什么感觉也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家里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黄雪莎说道。过年这顿团圆饭,既带着对过往日子的留恋,也带着对新年的憧憬。新的一年,黄雪莎希望大家都能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黄雪莎一家其乐融融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开远迎旭社区三世同堂的圆满 “今年过年,我们一家三代人团圆了!”一大早,记者来到开远市乐白道街道迎旭社区居民李保双的家里,只见他与妻子郭丽芬正忙着包饺子、准备特色佳肴,满脸幸福。 “包好饺子后,你把侄女送来的两只鸡拿到河滨农贸市场给烫烫,晚上煲一锅天麻鸡。”边包饺子,郭丽芬边安排丈夫准备菜肴。她笑称:“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连杀鸡都不用亲自动手了!” 团圆饭 今年69岁的李保双和妻子同为军人。出于军人情结,女儿也嫁给了一名军人。春节聚少离多已成两代军人之家的常态。今年春节,一家人难得团圆,喜乐融融。 “爷爷,这个叫什么肉、这个是什么鱼……”3岁的小孙子好奇地一一询问,李保双夫妻俩笑着为孙子答疑:这是牛干肉,油炸了吃;这是罗非鱼,做清蒸;这是甜味香肠,煮着吃,你喜欢吃什么呀…… 李保双端菜上桌 话音未落,李保双的女儿值完班回到家,菜肴上桌,散发出阵阵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一家三代人共同举杯。“我们祝二老,虎年身体健康、快乐幸福!”“我们祝女儿女婿工作顺利、虎年平安,祝小孙子快乐成长、越来越可爱!”“我们共同祝愿祖国,早日战胜疫情,繁荣富强。” 记者:罗德陞罗宏伟文/图 责编:段云娟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